侧边栏壁纸

产品基础理论

2025年04月27日 27阅读 0评论 1点赞

产品基础理论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,掌握好基础知识犹如建房子打地基同样的道理,千万不能忽略基础理论的学习,反而我们应该牢牢掌握。

一. 产品的定义

  概括起来就是:产品是能够提供给市场,供用户使用或消费的、可满足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东西。产品是满足用户需要的复杂利益集合。

产品包含五个要素:

  (1) 产品内涵:指为用户提供的基本效用或利益,满足用户的本质需求。
  (2) 产品的形式:指实现产品的内涵所采取的方式,包括功能、内容、设计等。
  (3) 产品的外延:指用户在使用或购买产品时所得到的附加服务或利益。
  (4) 产品的理念:指产品的信念和宗旨,用户使用或购买产品时期望得到的价值。

二. 产品经理定义

  关于产品经理的定义有很多,专业术语描述为:产品经理是驱动和影响设计、技术、测试、运营和市场等人员推进产品生命周期,负责并保证高质量的产品按时完成和交付的专职管理人员。虽然没有实际领导权,但是可以协调和驱动其他部门的人员推动产品。通俗易懂地描述:产品经理就是“万金油”或者“代孕妈妈”,既要hold得住,也要扛着住,什么都要懂,累心又累脑。

三. 产品价值

  (1) 核心价值:指用户提供基本的效用或利益,满足用户的本质或核心需求;
  (2) 期望价值:指用户期望产品具备某些功能和内容来满足用户期望型的需求;
  (3) 附加价值:指用户使用或购买产品时所得到的附加服务或利益。

四. 产品的用户体验

  用户体验是指即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系统之前、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,包括情感、信仰、喜好、认知印象、生理和心理反应、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,一般而言包括感观体验、交互用户体验和情感用户体验。同时如果从设计目标角度来说,主要分为有用、易用、友好、视觉设计。
   有用 :最重要的是要让产品有用,这个有用是指用户的需求;
   易用 :产品要让用户一看就知道怎么去用,而不要去读说明书;
   友好 :从心理学角度而言,产品要尊重用户,给用户在使用过程感觉友好和谐的感觉;
   视觉设计 :视觉设计的目的其实是要传递一种信息,是让产品产生一种吸引力。是这种吸引力让用户觉得这个产品可爱。产品其实就有这样一个概念,就是能够让用户在视觉上受到吸引,爱上这个产品。视觉能创造出用户黏度。

五.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

 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.马斯洛1943年在《人类激励理论》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。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,分别是: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社交需求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。
根据层次关系,分为五个层级:
  (1) 生理需求:生理需求也称级别最低、最具优势的需求,如:食物、水、空气、性欲、健康、睡眠、呼吸。
  (2) 安全需求:安全需求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,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、家庭安全、财产所有性、生活稳定、工作职位保障、健康保障以及免遭痛苦、威胁或疾病等。
  (3) 社交需求:社交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,如:对友谊、爱情、隶属关系、以及性亲密的需求。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。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,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、经历、教育、宗教信仰都有关系。
  (4) 尊重需求:尊重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,如:成就、信心、名声、地位、被他人尊重和晋升机会等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,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。
  (5) 自我实现需求: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,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,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,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,是一种衍生性需求,如:道德、公正度、接受现实能力、问题解决能力、自我实现、创造力、发挥潜能等。

六. 产品的五大层次

产品的五个层级:
   战略层 :表示产品的目标,用户需求,也就是说,你必须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,要十分清楚产品的目标用户和公司通过产品想要达到的目标;
   范围层 :表示产品的功能,也就是这个产品需要做哪些功能。你必须对所有要做的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,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决定哪些功能是重点功能,哪些功能是次要功能,哪些功能要做,哪些功能不能做,以及第一个版本做什么,接下来的版本做什么(基础的规划)。
   结构层 :主要是要做的功能的一个架构,就是用什么样的结构来展现你所有要做的功能,以及基本的交互设计。比如产品分为多少个模块,每个模块都包含什么等。
   框架层 :这就是具体到所有功能的放置,这里就要用原型来表现出来,比如首页放置什么功能,如何排布要做的功能,每级的结构连接是什么。
   表现层 :这就是设计师的事情,需要根据产品的目标,结构等各种因素,决定产品的视觉基调,比如采用什么样的色彩,什么样的设计模式等,这一层就是用户看到的。
设计产品就像盖房子一样:
   战略层 :我要盖房子了,要先清楚我盖这个房子是要干嘛,是给谁住的,弄清楚这个才能开始工作。
   范围层 :决定了为什么要盖这个房子,然后,就要清楚盖这个房子都要有什么,比如,电梯要有吗?厨房要有吗?阳台要有吗?要有几个房间等等。
   结构层 :决定了都有什么,然后就要决定怎么分布这些东西了,比如,几间房的大小,楼梯在哪里,房间大小要求,上下楼梯在哪里,卫生间要放在哪里等。
   框架层 :这就是图纸,具体到该怎么做的层面。
   表现层 :就是装修成什么样子,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最初目标。

七. KANO模型的需求

  KANO模型是由日本的卡诺博士提出的,KANO模型定义了三个层次的用户需求:基本型需求、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。
  (1) 基本型需求:用户认为产品"必须有"的属性或功能也叫用户需求的痛处,如果此类需求没有满足,用户的不满情绪便会急剧增加,但是此类需求得到满足后,可以消除用户的不满,但是无法带来用户满意度的增加。
  (2) 期望型需求:需求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比较优秀,但并不是必需的产品属性,有些期望型需求连用户都不清楚,但是他们非常得到的,也叫用户需求的痒处。此类需求若得到满足或表现良好,期望型需求又叫线性需求,用户满意度会显著增加,当此类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表现不好,用户的不满也会显著增加。
  (3) 兴奋型需求:兴奋型需求指的是提供给用户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,使用户产生惊喜,也叫用户需求的暗处。这类需求往往是代表用户的潜在需求,我们的做法就是去寻找发掘这样的需求,领先对手。

八. 产品的流程

(1) 策划阶段
  主要工作与交付物:业务流程图、功能需求、产品原型和非功能性需求;
  需求达到的预期KPI:指的是实现这个功能需求、产品上线之后的运营数据需要达到的KPI,比如,用户数、活跃用户数、忠实用户数要达到多少量级,功能的用户使用率、使用频率、UGC、营收要达到多少量级等。
  需求说明会:主要目的是完整、清楚地将需求传达给相关人员。
(2) 执行阶段
  设计阶段;
  开发阶段:在需求讨论期间、产品需求说明之后,开发团队便可以进入开发阶段。产品需求说明会之后,项目经理便会介入整个项目,就要对质量、进度和成本负责,控制风险,制定项目计划,协调技术资源。
  需求变更时,项目经理都要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评估决定需求优先级;
  产品团队要定期检验开发开发的阶段性成果,这样避免出现需求严重不符的情况出现。

九. Scrum敏捷开发流程

  Scrum是一个敏捷开发框架,是一个增量的、迭代的开发过程。整个流程如下:
  (1) 收集需求或反馈意见:需求来源通过市场分析、用户反馈意见或者高层提出;
  (2) 产品Backlog整理:经过产品经理挑选整理;
  (3) Sprint计划会议:召集全体人员开会;
  (4) Sprint Backlog:在计划会议之后,输出整个Sprint Backlog;
  (5) 每日例会:每日团队交流的方式,若条件允许,每天都应该在同一时间和地点组织所有的成员站立进行;
  日常开发:测试和修复Bug;
  (6) 评审会议:Sprint评审会议的目的是产品负责人评审和验收团队开发的产品功能,Product Owner会组织这个阶段的会议并邀请相关人员参加,最终交付可工作的产品;
  (7) 市场运营:把产品推向市场运营,并收集反馈意见和数据采集分析;
  (8) 优化产品:通过收集反馈意见和数据运营分析,优化迭代相应的产品;
  (9) Sprint 回顾大会:团队定期进行自我检视和反省。

1
打赏

—— 评论区 ——

昵称
邮箱
网址
取消
人生倒计时
标签云
舔狗日记